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媒体报道”的博文

绿了荒山富了民,贵州茶前进中南海

绿了荒山富了民,贵州茶前进中南海 2016年04月07日 19:58

茶叶加工赛榜样丨唐彬彬:老师教我做好茶 我教农民奔小康

在8月25日的2022年第五届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茶叶加工赛项贵州选拔赛颁奖仪式上,来自遵义市湄潭县的唐彬彬荣获竞赛三等奖。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胡继承为加工赛三等奖获奖选手唐彬彬颁奖 就读于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的唐彬彬2011年毕业后,便到了雷山职业技术学院担任茶学教师,又先 后在凤冈县 茶叶产业发展中心和湄潭县湄江街道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 任职,开始了他与茶的妙趣之旅。 "热爱茶,也喜欢做茶,更喜欢品茶,喜欢在茶中思索和感悟。" 唐彬彬正在加工茶叶 让唐彬彬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偶然间和朋友到一家茶馆品茶,店长当时拿出的一袋"野鹿盖金红"深深吸引了他的注意。"那款红茶外形条索紧结油润,冲泡后茶汤金黄红亮、入口后滋味甜醇并带花果香,与我制作红茶有很大差异,感觉更接近于茶叶的本真。" 当时的他心里十分诧异,心想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位大师,才能够让一片茶叶如此鲜活,让它能够释放出茶叶的本质本香,甚至展现了它的第二次生命。"我一定要拜他为师!"这是唐彬彬当时脑海中涌现的第一想法。 在机缘巧合下,唐彬彬终于得以前往野鹿盖,有幸拜无锡茶科所副所长、野鹿盖技术总监曹坤根为师,跟随着他一起学习茶叶加工技术。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曹坤根会带领唐彬彬对每天加工出的茶叶进行审评,找出不足并记录下来,在下一次的加工中不断进行改进。 唐彬彬正在开展茶叶质量安全暨绿色防控现场培训会 "做茶如做人。"这是曹坤根对唐彬彬的告诫,唐彬彬也一直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在曹坤根的精心指导和教学下,唐彬彬逐渐领悟了茶叶加工的多样性,渐渐地能够感受茶叶的每一次的不同变化,让他的加工工艺也更加严谨。 2017年,为响应脱贫攻坚号召,唐彬彬主动请缨到脱贫攻坚一线的遵义市何坝镇凌云村参与战斗。考虑到因地制宜和自己的茶学专业特长,唐彬彬认准了茶产业一定能让当地居民摆脱贫困奔向小康。他一家家走访,见到村民的第一个问题便是"你家有茶吗?""茶园管理如何呀?收入如何?带我去看看……" 唐彬彬正在开展茶青抽检工作,从源头确保茶叶质量安全 通过他的不断走访宣传和技术指导,让居民们都坚信茶树能变成摇钱树,茶叶就是金叶子。2017年冬至2018年春,在唐彬...

【凤冈锌硒茶】白堃元因茶结缘 情系有机恋凤冈

白堃元在野鹿盖有机茶生产车间作指导(秦智芬 摄) 前不久,在第十五届贵州茶产业博览会凤冈活动之"东有龙井·西有凤冈"品牌推介暨凤冈锌硒茶代表产品"凤头羽"品鉴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白堃元受邀参会。会后,白堃元到贵州野鹿盖茶业有限公司,进行为期3天的企业回访和有机茶业发展指导,与凤冈县茶科技、茶文化、茶管理、茶加工、茶经营等领域的代表进行座谈交流。 白堃元在野鹿盖有机茶园作指导(秦智芬 摄) 据了解,白堃元早在2005年就与野鹿盖茶业公司结下了"东有龙井·西有凤冈"之缘。贵州野鹿盖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之初,董事长陈胜健赴京拜访请教白堃元,给公司市场定位、产品定位作指导。当白堃元了解到野鹿盖茶业立足有机茶发展的初心后,就从茶树品种、管理模式和产品类型等方面为该公司把脉,形成了目下野鹿盖雀舌、旗枪等系列有机茶产品。 白堃元与凤冈茶文化研究会部分会员合影(秦智芬 摄) 相识18年,情系有机恋凤冈。每年白堃元都关注凤冈野鹿盖的有机茶园,不时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了解和指导野鹿盖,尽量抽出百忙时间到野鹿盖有机茶基地进行实地指导。在白堃元的关怀下,野鹿盖茶业坚持有机认证15年,创造了中国有机茶产业界的奇迹,让有机绿茶、有机红茶产品深受高端人士喜爱。与此同时,该公司有机茶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永安镇、土溪镇数千户茶农增收致富。 此次茶博览会,白堃元在野鹿盖茶业公司,肯定了凤冈县近20年来坚持有机产业发展的决心和毅力,也由衷赞许凤冈茶产业取得的成绩,凤冈茶文化更是可圈可点。譬如《中国茶全书·凤冈卷》的出版、夷州长廊民族民俗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汤权创办的茶文化博物馆……处处展示着中国茶文化与凤冈乡土文明的深度融合,也展示出茶产业发展路上凤冈特色和凤冈形象。 参观夷州长廊民族民俗文化 有限公司的茶器具收藏 (张晓波 摄) 白堃元与夷州长廊民族民俗文化 有限公司负责人交流 (秦智芬 摄) 2023年04月25日 22:30

乡濡以沫 | 走进乡村之大连村篇

《乡村振兴》 国计民生农三重,振兴战略贯长虹。 乡村文化多层次,城镇园区正练功。 乡村振兴/ 大连村实记 2022年1月22日上午,怀揣着从花茂村实地考察得到的乡村振兴经验,东南大学乡濡以沫 社会实践团一行六人来到了凤冈县土溪镇大连村,我们希望能将这些成功经验迁移到大连村这片土地上。土溪镇的副镇长与大连村的总支书记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于是我们在副镇长与书记的带领下开始了本次参观。 第一站 野鹿盖茶叶加工厂 古树茶味 · 历久弥香 大连村 乡濡以沫 沿着盘山公路,我们来到了野鹿盖茶叶加工厂,书记为我们介绍,由于从前此处多有野鹿出没故而得名"野鹿盖",也足见当地生态环境的优越。随后我们进入了茶厂内部参观。茶厂内部的环境干净敞亮,十分注重卫生管理,副镇长向我们介绍了凤冈茶叶的从采摘、加工到销售的经营模式,以及将产业发展的重点由"量"转移到"质",着力将"双有机"的标准应用于整个产业链的经营理念,打造高品质凤冈茶。在参观结束后,副镇长与书记热情邀请我们前往工厂一旁的职工书屋,亲口品一品野鹿盖的特色红茶与绿茶。捧一杯香茗,伴着四溢的茶香,从与副镇长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土溪镇大连村的乡村振兴之路单凭茶业是难以实现的,目前土溪镇正致力于乡村振兴的基石——产业振兴,而产业振兴最需要的便是青壮年劳动力,传统茶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高,但数量需求却较少,无法吸引青年劳动力返乡就业,所以他们通过对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中探寻出了由茶——桑——牛——菌,四个产业所构成的独特的发展道路,而我们今天的参观之路也着重围绕着这几个产业来展开。 第二站 辣椒工厂 美食天地 · 无辣不欢 我们在副镇长与大连村总支书记的带领之下来到了当地斥资上百万创办的辣椒加工厂进行参观,这也是当地探索乡村振兴的道路之一,据大连村书记所言,辣椒厂对当地村民脱贫致富具有建设性作用,看着村民们脸上的笑脸,纵然募集资金的过程中包含心酸与不易,但终归是值得的。 第三站 桑田,肉牛养殖基地 桑田肥沃 · 肉牛兴旺 在前往肉牛养殖地前,我们没有选择乘坐交通工具,而是选择了步行的方式,沿着小路,一路前行,书记指着眼前不同于贵州农耕区常见的梯田向我们介绍道,这便是当地开辟的桑树田。为了增加农业用地的同时利用小型机械节省劳动力,大连村的村民选择将从前耕种的梯田改造为平...

【学习贯彻县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落实全会精神 把发展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瑜伽表演(田锦泓 摄) 中国共产党凤冈县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的召开,进一步为全县五大主导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广大党员干部、企业有关人员等纷纷表示,要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会议提出的各项重点任务上来,把全会精神落到实处,把发展的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奋力开创凤冈更加美好的未来。 ,时长04:38 永安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游绍英 永安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游绍英说:"通过认真学习县委关于推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定,听了县委书记马华的讲话,感觉收获满满,为我们今后一个时期的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抓手。永安镇作为康旅产业发展的重镇,我们要进一步转变观念,从以往的'旅游+'向'+旅游'转变,从远端市场的争取向近端市场的开发转变,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充分利用我们森林和中医药的优势,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中医药康养产业。要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特别是要优化我们景区的餐饮和住宿品质,进一步盘活闲置旅游资源,让我们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要进一步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和周边的景区景点,共享优质客户资源,真正把康旅这个富民强县的产业做实做好。" 永和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熊仕维 永和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熊仕维说:"结合我镇实际,按照县委书记马华在讲话中提出的蚕桑产业要'从扩大面积向做实面积转变、从种好桑向管好桑转变、从会养蚕向养好蚕转变'要求,抢抓国家'东桑西移'战略机遇,紧盯管桑、养蚕重点,大力探索'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模式,积极推进'新植低改',实施好'五统一、五提高',努力建设一片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桑园,持续推动蚕桑产业转型升级。" 贵州金凤凰卫浴有限公司 行政主管胡适 贵州金凤凰卫浴有限公司行政主管胡适说:"我们公司将继续扩大规模,把产品质量做好,推出更多的先进产品,做自己的品牌,拥有自己的研发技术和研发团队,不断创新进取;结合当地的营销情况,坚持产品和生态的有机结合,做卫生干净的卫浴产品;增设更多的就业岗位,为凤冈的就业环境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贵州野鹿盖茶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刘明金 贵州野鹿盖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明金说:"公司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坚持质效优先,坚持市场引...

点赞!这家企业十年来免费培训茶农

春回大地,茶叶飘香 "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 凤冈县迎来春茶采摘、制作高峰期 走进该县野鹿盖土溪茶叶加工厂生产车间 滚筒杀菌机发出轰鸣声 机器里的绿叶在高温中不停翻转 春茶香味溢满整个厂房 在厂房的一边 19 岁的符家辉正站在师傅胡志平身旁 目不转晴地盯着师傅制茶的每一个步骤 认真学习 符家辉 员工 能够来贵州野鹿盖茶业有限公司学习,我特别珍惜,希望能 学好 制茶工艺,融入到今后的茶 叶 生产中。 刚从湄潭中等职业学校茶叶加工与生产专业毕业的符家辉告诉记者,凤冈茶叶的制作工艺以直条炒制居多,但贵州野鹿盖茶业有限公司采用了扁平茶炒制工艺, 茶叶具有扁平光滑、匀整的外形特征,汤色嫩绿明亮、香气浓郁。 符家辉 员工 学好了扁平茶的制作工艺,对我今后的制茶手法无疑会带去质的飞跃。 董事长陈胜建 贵州野鹿盖茶业有限公司 我们免费为所有愿意来学习的人提供培训学习机会,这件事公司已经坚持10年了。 据了解,这家企业为了提高茶叶的品质,专门从福建、浙江引进高端茶叶品种,还花重金从浙江请来龙井茶制作工艺的高端专家,从种茶、采茶、制茶整个过程,1:1复制龙井的品种以及加工工艺。 如今,贵州野鹿盖茶业有限公司拥有3000余亩有机茶园基地,两座有机茶加工厂,所生产的雀舌、清明旗枪、雨前旗枪等系列绿茶,以及明前金红、桂红、清明金红等系列红茶,除销售往凤冈、遵义、贵阳外,还远销北京、山东、广东、上海、福建等地,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供不应求。 这家企业还每年定期开设培训班,手把手现场教学。10年来,已经为近万名茶农提供了免费培训。 2024年04月05日 11:28

人物专访 | 曹坤根:一个扎根茶乡的外乡人(中)

上一集,我们报道了外乡人曹坤根扎根山乡,用近十年辛勤的汗水开启了凤冈红茶的新篇章。如今,凤冈红茶已经成为了凤冈一张响当当的名片,但曹坤根并没有停下脚步,他的目标,是让凤冈红茶成为中国一流名茶。 曹坤根从1971年从事茶叶种植、加工工作,至今已有40多年。他先后担任过无锡茶叶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师、茶艺师,还获得过多项茶叶微波机械专利,著有多部关于茶叶种植加工的论文与著作。2011年,他来到凤冈,近10年的光阴,凤冈红茶在他的手中翻飞,成为了大家口中的好茶。 贵州野鹿盖茶业有限公司制茶总监 曹坤根 看到我们凤冈人民对茶叶的这种执着、对茶叶的这种热爱,他们的这种情感深深的感动了我,特别通过最近几年,我已经来了九年了,通过 九年来,我更加热爱这个地方,我现在已经评为凤冈县荣誉市民,我也是半个凤冈人,我以后还会在这块土地上把我们茶叶事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凤冈的青山秀水吸引了他,朴实的百姓也留住了他。在制茶的过程中,他不光要考虑茶叶的品质,还考虑到老百姓的腰包,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 贵州野鹿盖茶业有限公司制茶总监 曹坤根 在运输过程中间由于天气温高,或者由于人为的不小心,大部分的茶叶都捂红了,捂红了后,他们没有办法,只有丢掉,因为不好做绿叶了,老百姓损失很大,光采摘工资就要损失好几万,一天要损失好几万,我想老百姓少受一点损失,把经济损失补回来,通过我们的工艺我们的技术,使老百姓得到一定实惠。 经过不懈努力,凤冈红茶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市场,优质的茶青和精湛的技艺成就了它的品质,也具有其他茶叶不可比拟的独特性。 贵州野鹿盖茶业有限公司制茶总监 曹坤根 我们凤冈锌硒红茶它的主要特点,它是本香,就是它本身的香味,同时它含有锌硒,它的价值高就高在这个地方。我们这个锌硒度刚好 在我们人体所需要的范围之内,所以是很好的一款茶。我们不光品质好,经济价值也高。 2019年05月10日 18:13

凤冈土溪:我为山坡披绿 青山为我养老

绿色繁星缀茶园(陈晓燕 摄) 入夏以来,位于凤冈县土溪镇海拔1200多米的野鹿盖茶山上,满坡染碧、百鸟鸣歌、清风送爽。 早上5点刚过,黄中英老人就早早起床,忙着为工友们煮早饭。工友们吃完早饭后,趁着早上凉爽的天气,背上茶树修剪机,就忙着来到茶园为茶树修枝。大约在茶园忙3个小时,他们就回去休息,吃过中午饭后,等到太阳不晒了才出工。 出工了 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野鹿盖茶山的1500亩茶园被他们修剪得整整齐齐。前面修剪过的茶树,已经万箭齐发般长出绿油油的嫩叶,满山遍野充满生机。 10多年前,跟黄中英一起上野鹿盖茶山的工友们,现在都年纪大了。她的老伴陈仕怀就是其中一位,清瘦、慈祥、戴着眼镜的他,看上去怎么也不像一位地道的农民,倒像一位享受着清福日子的退休干部。 劳动中的陈仕怀 陈仕怀是凤冈县土溪镇大连村黄乐组人,说起来到山上的幸福生活,他娓娓而谈。 2006年,从贵阳来凤冈投资考察的投资商陈胜建,在当时凤冈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生态家园、开发绿色产业"的战略实践中,看中了陈仕怀家乡野鹿盖的这座大山,于是成立了贵州野鹿盖茶业有限公司,开始在山上发展茶园。 2007年,干了一辈子传统农活的他再也不想干了,与老伴黄中英商量后,一起来到了野鹿盖当起了专职的"产业工人"。 野鹿盖茶叶基地(饶云 摄) 为了保护好这里的生态环境,贵州野鹿盖茶业有限公司以"以林养茶、林中有茶、茶中有林、林茶林间"的生态模式发展茶园。陈仕怀就是当初为野鹿盖山坡披绿装的种树人之一,经过几年时间的奋战,他和工友们在山上栽种了桂花、松树、油茶、李子树等树种近20万株。 种下的是树、留下的是情、看到的是希望。陈仕怀说:"看着自己种下的树逐渐枝繁叶茂,在茶园里成排成行,一年一年的长大,鸟儿在树林间、在茶树上跳来跳去找虫子,心中有说不尽的喜悦,感觉自己就是野鹿盖的主人。" 劳动场景(饶云 摄) 陈仕怀和老伴在山上一干就是14年,夫妇俩育有4个子女,孩子们都早已成家立业,孩子们多次请他们回家去。可是,老两口就是爱上了野鹿盖这个"家",与种下的树和发展的这片茶园留下了难以分割的感情。 陈仕怀说:"当年我为山坡披绿,现在青山为我养老。这里空气好,我们已经习惯了与这里的鸟兽和谐相处的生活,劳动量也不大,就像休闲锻炼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