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媒体报道”的博文

凤冈茶园:科技赋能化“危”为“机

春风,茶绿。阳光下,凤冈县土溪镇大连村苏云头千余亩茶园,翠色青青。这是一片层次分明的茶园。横看,林中有茶,茶中有林,茶树青翠欲滴,茶梢吐露嫩绿的茶芽。竖观,桂花树、茶树高低错落,行间,浅浅的小叶草,覆盖着垄沟。沟下,埋着看不见的牛粪、鸡粪等有机肥,还有富含有机营养的泥土,以及疏松土壤的蚯蚓。这片茶园既是风景,也是郁郁葱葱的立体式生态系统。与其他茶园不同的是,在这里,看不见受旱情影响而产生的叶面发黄。 “我们今春的茶园没有受到干旱影响,长势良好。”贵州野鹿盖茶业公司技术总监曹坤根对自家的茶园信心十足。他告诉记者,茶园是林茶共生,茶苗选择的是抗旱抗寒优良品种,茶树采取高低枝管理,土地深翻沟施有机肥,治虫采取生物防治,枝条修剪落地行间腐烂增加有机质,还可覆盖抑制野草,每年坚持4次人工除草,杜绝用农药和化肥,长期保持茶园土壤疏松、土壤肥力、土壤透水蓄水、阳光遮阴等,所以茶树枝条长得壮,抗旱抗寒能力自然就增强了。这些年,贵州野鹿盖茶业公司一直坚持走有机茶之路,生产、加工、销售的茶叶因品质好走俏市场且价格高。 就目前形势看,该公司今年预计3000亩有机茶园亩产值有所增加,可多加工干茶3000公斤,增加产值600万元。在曹坤根眼里,虽然有机化管理增加了成本,但增加的收入把成本“补”了回来,且赚得更多些。“以‘有机’化‘危机’,茶园亩产值不减反增令人欣喜,反推其过程,还是科技赋能的结果。”凤冈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张晓波这样认为,农业生产并非完全受制于自然,面对去年以来至今受旱情影响严重的农业产业,野鹿盖茶业的做法值得思考。 一直以来,凤冈县推进生态理念深耕茶叶这项首位富民产业,发展茶产业坚持实施全域有机、全产业链有机“双有机”生态空间工程,到目前发展茶园面积50万亩,其中获得论证的有机茶园3万余亩成为省内翘楚。

书写乡村新貌(14)|薛维:野鹿盖

编者按:2020年8月11日至8月14日,由贵州省作家协会组织开展的新时代乡村题材文学及报告文学《蝶变》调研采访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即日起,“书写乡村新貌”专栏将陆续刊登此次采访活动创作的文学作品,展示新时代乡村的新面貌,展示新时代乡村题材文学作品的独特审美价值。 本期刊发的是作家薛维的《野鹿盖》,以飨读者。 这正是“骄阳如火”的时节,来到凤冈县这湿漉漉的野鹿盖。这个被茫茫人海间的茶男茶女、茶癫茶痴们向往的山岭,云烟深处深藏着800亩神奇的茶林,不知道是因为“民生如野鹿”还是因为“野鹿常出没”的原因,山岭和茶叶都被山下的人们叫做野鹿盖。 野鹿盖是这横空入云的山岭的名字,又是这老林深处的茶叶的名字。野鹿盖这山岭因野鹿盖这茶叶而名扬海内外,野鹿盖这茶叶因为野鹿盖这山岭而传说于江湖。 野鹿盖这山岭不是普通的山岭,它和它周边300里方圆的土壤里除了饱含着丰富的各种矿物质外,沉淀了锌和硒这两种之于人类生命特别需求的珍贵的微量元素,这是宇宙留给地球,地球留给这里的稀有物质。发现者和开发者陈胜建常常炫耀“土地很重要”,应该就是指的这个原因。山映斜阳的时候,想着野鹿们在山顶出没,遥望山下无边的原野和原野间人们的生活。 野鹿盖这茶叶也不是普通的茶叶,在锌硒土壤里通过有机方式挑剔地生产出来,一路收割日月星辰朝云暮雨的精华,一路小心翼翼挑选每一道工序对应每一片叶子。当春天、夏天甚至秋天的日子走过野鹿盖,野鹿盖茶叶也欢乐地来到人间,走进万家灯火和灯红酒绿,走进茶仙茶鬼、茶男茶女、茶癫茶痴们的“桃李春风半壶酒,江湖雨夜一杯茶”。 野鹿盖的传说首先是野鹿盖的发现者陈胜建。 十四年前这个中年汉子从省城贵阳出发,一路找寻着来到这倾斜的老林,最终在这凤冈县土溪镇的崇山峻岭中找到并选定这一片隐藏了千百年的山野。这片山野刚好和神秘的百慕大三角、玛雅一座城、金字塔等同在北纬30度一条线上,巧合在同一年,在广西贺县发现含量达96%的自然铝和贵州凤冈发现了突出的锌、硒元素。陈胜建是一个自带着风水的男人,想象中,这个在大学里学理工的男人带着他的理性寻找和选定这个基地,站在冷静的高度审视基地的未来,是应该立足吹糠见米的,但他没有,他把一个三至五年见效的产业做到十年以上。现在回过头去看当年的陈胜建,却是一个无论从哪个角度,他都是保持着高飞冲动的男人,主体精神激扬高扬,有一种强烈的感性精神,谁能想象到这样一个男人来到这...

随笔:陈胜建和他的野鹿盖

这正是“朝来寒雨晚来风”的时节,来到这湿漉漉的野鹿盖。这个被茫茫人海间的茶男茶女、茶癫茶痴、茶仙茶鬼们向往的山岭,云烟深处深藏着800亩神奇的茶林,不知道是因为“民生如野鹿”还是因为“野鹿常出没”的原因,山岭和茶叶都被山下的人们叫做野鹿盖。 野鹿盖是这横空入云的山岭的名字,又是这老林深处的茶叶的名字。野鹿盖这山岭因野鹿盖这茶叶而名扬海内外,野鹿盖这茶叶因为野鹿盖这山岭而传说于江湖。 野鹿盖这山岭不是普通的山岭,它和它周边300里方圆的土壤里除了饱含着丰富的各种矿物质外,沉淀了锌和硒这两种之于人类生命特别需求的珍贵的微量元素,这是宇宙留给地球,地球留给这里的稀有物质。发现者和开发者陈胜建常常炫耀“土地很重要”,应该就是指的这个原因。山映斜阳的时候,想着野鹿们在山顶出没,遥望山下无边的原野和原野间人们的生活。 野鹿盖这茶叶也不是普通的茶叶,在锌硒土壤里通过有机方式挑剔地生产出来,一路收割日月星辰朝云暮雨的精华,一路小心翼翼挑选每一道工序对应每一片叶子。当春天、夏天甚至秋天的日子走过野鹿盖,野鹿盖茶叶也欢乐地来到人间,走进万家灯火和灯红酒绿,走进茶仙茶鬼、茶男茶女、茶癫茶痴们的“桃李春风半壶酒,江湖雨夜一杯茶”。   一 野鹿盖的传说首先是野鹿盖的发现者陈胜建。 十四年前这个中年汉子从省城贵阳出发,一路找寻着来到这倾斜的老林,最终在这凤冈县土溪镇的崇山峻岭中找到并选定这一片隐藏了千百年的山野。这片山野刚好和神秘的百慕大三角、玛雅一座城、金字塔等同在北纬30度一条线上,巧合在同一年,在广西贺县发现含量达96%的自然铝和贵州凤冈发现了突出的锌、硒元素。陈胜建是一个自带着风水的男人,想象中,这个在大学里学理工的男人带着他的理性寻找和选定这个基地,站在冷静的高度审视基地的未来,是应该立足吹糠见米的,但他没有,他把一个三至五年见效的产业做到十年以上。现在回过头去看当年的陈胜建,却是一个无论从哪个角度,他都是保持着高飞冲动的男人,主体精神激扬高扬,有一种强烈的感性精神,谁能想象到这样一个男人来到这里,选择在地上爬行,留下了不尽的慷慨和深刻。十四年前的农村,还是一个把食品安全底线“无公害”喊成标准的年代,广大农村推广着化学农药、化肥、有毒除草剂等来夺取农业丰收。“绿色食品”在那时还是很奢侈的口号,而“有机产品”还在课本里悬着,可是这个人,却将“有机食品”这理念在老山里提出来,在他的茶叶...

【茗边聚焦】凤冈茶产业系列报道之⑤: 不可复制的茶业传奇——贵州野鹿盖茶业有限公司

作为贵州的高端茶叶品牌,“野鹿盖”一直以“只做特级有机茶”为品牌理念, 坚持做茶中精品,其产品在凤冈当地已形成了本地认同。创始人陈胜建也以其独具一格的经营理念,得到了茶人的尊重与敬仰。 “野鹿盖”,初听便给人以生态、无污染的印象。后来才了解到,“野鹿盖”是一座山的名字,以此来命名,是对土地和自然的尊敬。那里曾是荒废的山野,现如今,野鹿盖已是公司精心打造的茶园主基地,土壤富含锌硒,这里野鸟鸣歌,云雾缭绕,山泉叮咚,满坡染碧,松声桂雨,满目清翠的茶园自然封闭在山头之巅,大地雨露滋润茶树,让整个环境显得环境灵秀恬阔。如此人间仙境,谁人不留恋? 十几年前,陈胜建带着城市资本到凤岗县种植有机茶,最大化地整合了土地,有组织地让农民真正参与到农业发展和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尽管在初期的6年亏损了3000多万,但是陈胜建始终坚持做茶叶基地,并不断扩大。这与传统的茶叶经营者,大多做市场、做加工与销售的作法大相径庭,受到了身边人的质疑。但陈胜建认为,真正完整的产业链中,土地和农民是最重要的环节。 从最基础的茶叶基地做起,形成茶叶种植的全过程有机控制链,这种从“源头上抓起”的发展模式,其实更注重长效的可持续发展。茶园按照有机生产标准开垦、管理和经营,甚至苛刻地设计每一块土地的倾斜度,每一垄茶苗的疏密,茶埂的走向、水池的布局、有机肥的用量、病虫害的有机化管控,从管控、采摘、加工工艺、包装到市场销售等每一个环节全过程实行标准化管控,获得了安全、可靠的茶叶原料,在有效控制原料的基础上,生产可控的有机茶产品。 据了解,贵州野鹿盖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9月15日,公司自2005年起就流转租赁土地(30年经营权)并建茶园3000余亩,多年来一直按有机食品标准种植加工,长期由国家环保部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认证(OFDC),经2011年评估:地面生物资产(茶园及树林)价值7000万元。公司建有有机茶叶加工厂2座,总投资1300万元。年生产加工能力1500吨,价值2000多万元。公司无形资产正在不断上升,野鹿盖品牌影响力也在扩大。 野鹿盖的茶叶是来自青山绿野的问候,有机茶园基地种植的茶树全部是从中国茶科所引进最先进的优良品种,并一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和遵循国家农业部有机标准种植,通过了南京国环有机认证,茶叶也是严格按照国环有机标准采摘和加工。公司拥有完整、...

【野鹿盖】让土地迸发力量

贵阳人老陈哥和他的三千亩茶园 从贵阳到凤岗的路上,陈胜建开了一天的车,几乎说了一天的话。穿过遵义广袤的土地,他无法停顿思考,不断讲述着土地的价值、“茶”效应,以及茶带来的幸福生活。他长在城市,住在乡村,对土地的眷念超过常人,对茶产业发展经过了长长久久的思考,还一直在凤岗那片美丽的土地上坚守和实践。在他心中勾勒着一幅蓝图:一家种半亩龙井好茶,农民5年富起来,真是极乐世界呀。 踏土而行:这么美丽的土地,为什么我们会漠然 2007年的一天,陈胜建离开贵阳高楼里的一个豪华办公室,和他的朋友一起驾车向贵州北部走去,他们穿过湄潭大片的茶园,还在田坝村陈世友家茶园前暂留了一会儿,扒开一株茶讨论一直被当做铁观音卖了很久的梅绽茶是怎么被正名的。他在凤岗放慢脚步,最终停留,在那宽阔的地界里从几千户农户手里租了3000多亩地,开始在这里种茶,期待开拓新的生活。 他来之前,在地化所的一张地图上看见一小片紫色的印记,就被深深吸引了,那里圈注脚的是贵州最好的富硒土地。 他暗自想不讲那片土地的价值,等自己站稳脚跟再揭开谜底,那将是一个极大的商机。后来他改变了主义,很多人在讲富硒,但是富硒到底是什么?“我们天天在喊富硒富硒,但是不知道到底好在哪里。” 陈胜建知道凤岗的富硒地好在哪里。种在地头的农作物含硒和锌量高,有机硒达到2至3个ppm。硒通过茶吸收,转化为有机硒。人体愿意吸收有机硒,种在凤岗富硒的茶,一种下就是保健品的潜质,将来发展产业链,保健品、药品,将远远超出茶的价值。 硒很复杂,形态复杂,到现在没有人研究透。凤岗的富硒是一个地域品牌,可以到现在也没有人说清,这需要做大量研究和试验,了解地理分布、历史形成,寻找开发点,为茶产业开发提供依据。他想把硒说透,拍一个专题片,讲述富硒之谜。这个专题片,会让土地身价百倍。他期盼着有一天,自己的茶产业有了效益,联合凤岗县政府完成地理标识的申请,把地化所的专家请来研究硒。 现在,这块含有富硒的土地现在就在陈胜建的脚下,要是走路,几天的跋涉也无法穿越他圈的地。在广袤的土地上,要用几天才能走完。 陈胜建脚下土地闪烁着神奇的光彩,他对土地的迷恋几乎到了痴迷的状态。每到一处他口若悬河,无法停下一会儿,很焦急地向我们展示土地的价值和他想象的茶园是什么样子。“土地多么美丽。”“这些土地太漂亮了。” 陈胜建自己也感觉很奇怪,对土地有一种莫名的感情。但为什么有这样的感情,...

【公告】陈胜建校友野鹿盖有机茶义卖进展情况汇报

陈胜建校友野鹿盖有机茶义卖进展情况汇报 为支持母校纪录片《竢实扬华·峨眉时期》拍摄,西南交通大学78级内燃机专业毕业校友陈胜建在与河北校友会、浙江校友会商议之下,决定将其所创公司的野鹿盖有机茶以优惠的价格在"竢实扬华"公众号的"校友小铺"平台进行义卖,一方面让利校友,另一方面支持纪录片拍摄。而在进行义卖之前,陈胜建校友已定向为纪录片捐款一万元。 截止2017年1月20日,"校友小铺"平台上野鹿盖有机茶的义卖具体情况如下: 本次义卖活动,校友们订购的野鹿盖有机茶由陈胜建校友公司——贵州野鹿盖茶业有限公司统一发货,截止目前,野鹿盖有机茶义卖总额为10710元,其中茶叶义卖资金(不包含邮费)为10472元,物流费用238元,发货时由公司统一垫付。应河北校友会甄虎校友要求,也考虑到陈胜建校友的无偿捐献及公司流程,校友小铺方将陈胜建校友公司垫付的邮费返还给其公司。 因此,野鹿盖有机茶叶义卖总额(不包含物流费用)为10472元,现已将该资金转给河北校友会张春栋校友账户,用于支持《竢实扬华·峨眉时期》纪录片拍摄,特此通告! 此外,浙江校友会毛晨阳校友再次将《竢实扬华·唐山时代》书籍收入及其相关收入5510元转账给河北校友会张春栋校友,用于支持纪录片拍摄~ 最后,感谢广大校友们对野鹿盖有机茶义卖活动的支持,对母校《竢实扬华·峨眉时期》纪录片拍摄的帮助,尽管拍摄资金仍不足,但大家的帮助我们定铭记在心!我们会继续努力,积极拍摄,给亲爱的校友和可敬的母校呈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竢实扬华,自强不息!谢谢大家~ 河北校友会 浙江校友会 "竢实扬华峨眉时期"剧组 "竢实扬华"微信平台及"校友小铺"

茶人有工匠精神!老陈哥用十年完成他的有机茶梦

关于土地、茶、野鹿盖,老陈哥又自己的看法 他用了生命的十年,仅仅是一个梦想的奠基。对待土地与茶的情结,他那种执着、坚持和坚韧,追寻梦想的热诚、信心,无不令人动容。弹指一挥间,人能够筑梦的青葱岁月,又有多少个十年?五十知天命,老陈哥对他的梦还是那么清晰、坚定,仍奔跑在筑梦的路上。 上茶山的路上,茶山上,茶厂中,老陈哥一直滔滔不绝地向我们介绍他梦想的起源,梦想的遭遇以及梦想的未来,指着脚下的茶山描绘时,心中充满激情。关于土地、茶,野鹿盖的未来,他有一套自己独特的看法。 老陈哥在介绍他的“梦想茶园” 热爱超越一切 贵州贵阳人陈胜建,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老陈哥”。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下海搞房地产至今,他在城里住豪宅、吃鲍鱼,过着随时可在高尔夫球场出入的“富人”生活。10年前,他却毅然决定离开贵阳大城市舒服豪华的办公室,带着年青时积攒的资本来到遵义市的一个小县城——凤冈县,他要开荒种茶!所有的人都觉得他疯狂,包括妻子与女儿。 老陈哥对土地有着特殊深厚的情感,他想,养育人类的土地有着最巨大财富,土地产生的价值潜量,无法比拟。有波尔多,法国才能有拉菲;有赤水河、茅台峡谷才有茅台国酒。 来到凤冈县,看中了麻窝、苏云头、野鹿盖三个地方,一下子圈定了近3000亩的土地,他开始种茶。这些他坚定可以种出高品质茶叶的地方,一开始只是一片需要治理、野草丛生的荒地。 老陈哥知道凤冈的土地好在哪里。种在地头的农作物含硒和锌量高,有机硒达到2至3个ppm。硒通过茶吸收,转化为有机硒。人体吸收有机硒,能提高人体免疫,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及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合成。种在凤冈富硒的茶,一种下就有保健品的潜质,将来发展产业链,保健品、药品,将远远超出茶的价值。2006年,凤冈富锌富硒茶正式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野鹿盖石刻 基于对土地的热爱与认识,10年来执着与坚持,老陈哥在茶叶上的直接投入已有4000多万元,资金不足的时候,他变卖了自己的几处房产,投入了毕生的积蓄来种茶,而且开始几年基本都是只有投入而没有产出。他用一块坚硬的石头刻上红色的“野鹿盖”三个大字,竖立在凤岗县土溪镇的一个山头,成了山的地理标识,也成了他的茶叶的地理标识。 愚公移山精神 凤冈县拥有得天独厚的种茶条件,土壤不但富含锌和硒元素,而且海拔与天气也非常优越。野鹿盖山位于土溪镇,海拔800-1200米,常年云雾缭绕,晴阴轮换。史上曾发生过战争,荒...

曹坤根:把一生心血默默奉献在野鹿盖这片热土上——访贵州野鹿盖茶业有限公司技术总工程师曹坤根先生

“既然来了,总得为当地茶农们留下点什么吧”,站在凤冈县土溪镇野鹿盖山波的茶厂上,曹坤根老先生如是说。 曹坤根先生,江苏省无锡市人,1953年11月25日出生,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原江苏省无锡茶叶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师、茶艺师。现任贵州野鹿盖茶业有限公司技术总工程师。 曹坤根先生1971年在江苏宜兴茶叶实验场(今无锡茶叶研究所)从事茶叶种植、加工,至今40余年,师从罗凡先生。主持茶研所10亩试验田茶园换种改植技术措施及具体方案实施,协助主持“名优茶微波机械自动连续化工艺流程的试探”等试验课题,并取得五项专利。发表了《茶树有性根系嫁接换种改植》、《名优茶微波机械自动连续化工艺流程》、《提高工夫红茶品质的理论与技术》等多篇论文。2015年9月出版《贵州工夫红茶制作》一书,详细介绍了工夫红茶的原料要求、制作工艺、品质管理等要素,为贵州工夫红茶的加工制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六年前,曹坤根先生深深被贵州野鹿盖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胜建先生10余年来“甘做种茶人,绿了荒山富了民”的茶业情节和老陈哥持之以恒“建茶园、做加工、兴企业、创品牌”不畏艰难的创业精神所打动,也缘于50年代曹先生所在的茶叶研究所与贵州湄潭茶科所有着深入的茶叶技术交流渊源,2011年,曹坤根先生毅然放下舒适悠闲的退休生活,携带老伴远离故乡和儿女,千里迢迢来到了贫穷偏避但不失良好生态、青山绿水,空气清新的贵州凤冈野鹿盖生态有机茶园基地,悉心研究野鹿盖高山绿茶、红茶的栽培、加工和制作,一呆就是六个年头,使野鹿盖牌高山富锌富硒有机绿茶和红茶扬名贵州,正在走向华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红茶制作,在贵州凤冈起步较晚,无系统全面的工艺专著。六年来,曹坤根先生专心研究凤冈茶叶栽种的气候特质和富含微量锌硒元素的土壤特质,精心揣摩凤冈红茶的栽培、加工和制作技艺,实现了凤冈从只产绿茶到生产出高端工夫红茶的重大转变,当之无愧成为制作凤冈锌硒红茶的创始人。 六年来,曹坤根先生以厂为家,长期坚守在茶园、车间两条线上,几年如一日,呕心沥血,总结出一套宝贵的工夫红茶制作技艺。为了让更多的茶农掌握茶叶加工制作技术,更快增加茶农经济收入,曹坤根先生毫无保留,不计报酬,无私奉献,广泛传授技艺,在陈胜建先生的支持下,六年间举办培训班5期培训茶农2万余人。如:凤冈县娄山春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罗明刚就得力于曹先生的技术指导,生产出来的“娄山春”红茶销售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