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媒体报道”的博文

曹坤根:把一生心血默默奉献在野鹿盖这片热土上——访贵州野鹿盖茶业有限公司技术总工程师曹坤根先生

"既然来了,总得为当地茶农们留下点什么吧",站在凤冈县土溪镇野鹿盖山波的茶厂上,曹坤根老先生如是说。 曹坤根先生,江苏省无锡市人,1953年11月25日出生,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原江苏省无锡茶叶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师、茶艺师。现任贵州野鹿盖茶业有限公司技术总工程师。 曹坤根先生1971年在江苏宜兴茶叶实验场(今无锡茶叶研究所)从事茶叶种植、加工,至今40余年,师从罗凡先生。主持茶研所10亩试验田茶园换种改植技术措施及具体方案实施,协助主持"名优茶微波机械自动连续化工艺流程的试探"等试验课题,并取得五项专利。发表了《茶树有性根系嫁接换种改植》、《名优茶微波机械自动连续化工艺流程》、《提高工夫红茶品质的理论与技术》等多篇论文。2015年9月出版《贵州工夫红茶制作》一书,详细介绍了工夫红茶的原料要求、制作工艺、品质管理等要素,为贵州工夫红茶的加工制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六年前,曹坤根先生深深被贵州野鹿盖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胜建先生10余年来"甘做种茶人,绿了荒山富了民"的茶业情节和老陈哥持之以恒"建茶园、做加工、兴企业、创品牌"不畏艰难的创业精神所打动,也缘于50年代曹先生所在的茶叶研究所与贵州湄潭茶科所有着深入的茶叶技术交流渊源,2011年,曹坤根先生毅然放下舒适悠闲的退休生活,携带老伴远离故乡和儿女,千里迢迢来到了贫穷偏避但不失良好生态、青山绿水,空气清新的贵州凤冈野鹿盖生态有机茶园基地,悉心研究野鹿盖高山绿茶、红茶的栽培、加工和制作,一呆就是六个年头,使野鹿盖牌高山富锌富硒有机绿茶和红茶扬名贵州,正在走向华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红茶制作,在贵州凤冈起步较晚,无系统全面的工艺专著。六年来,曹坤根先生专心研究凤冈茶叶栽种的气候特质和富含微量锌硒元素的土壤特质,精心揣摩凤冈红茶的栽培、加工和制作技艺,实现了凤冈从只产绿茶到生产出高端工夫红茶的重大转变,当之无愧成为制作凤冈锌硒红茶的创始人。 六年来,曹坤根先生以厂为家,长期坚守在茶园、车间两条线上,几年如一日,呕心沥血,总结出一套宝贵的工夫红茶制作技艺。为了让更多的茶农掌握茶叶加工制作技术,更快增加茶农经济收入,曹坤根先生毫无保留,不计报酬,无私奉献,广泛传授技艺,在陈胜建先生的支持下,六年间举办培训班5期培训茶农2万余人。如:凤冈县娄山春茶叶...

【茗边聚焦】凤冈茶产业系列报道之⑤: 不可复制的茶业传奇——贵州野鹿盖茶业有限公司

作为贵州的高端茶叶品牌,"野鹿盖"一直以"只做特级有机茶"为品牌理念, 坚持做茶中精品,其产品在凤冈当地已形成了本地认同。创始人陈胜建也以其独具一格的经营理念,得到了茶人的尊重与敬仰。 "野鹿盖",初听便给人以生态、无污染的印象。后来才了解到,"野鹿盖"是一座山的名字,以此来命名,是对土地和自然的尊敬。那里曾是荒废的山野,现如今,野鹿盖已是公司精心打造的茶园主基地,土壤富含锌硒,这里野鸟鸣歌,云雾缭绕,山泉叮咚,满坡染碧,松声桂雨,满目清翠的茶园自然封闭在山头之巅,大地雨露滋润茶树,让整个环境显得环境灵秀恬阔。如此人间仙境,谁人不留恋? 十几年前,陈胜建带着城市资本到凤岗县种植有机茶,最大化地整合了土地,有组织地让农民真正参与到农业发展和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尽管在初期的6年亏损了3000多万,但是陈胜建始终坚持做茶叶基地,并不断扩大。这与传统的茶叶经营者,大多做市场、做加工与销售的作法大相径庭,受到了身边人的质疑。但陈胜建认为,真正完整的产业链中,土地和农民是最重要的环节。 从最基础的茶叶基地做起,形成茶叶种植的全过程有机控制链,这种从"源头上抓起"的发展模式,其实更注重长效的可持续发展。茶园按照有机生产标准开垦、管理和经营,甚至苛刻地设计每一块土地的倾斜度,每一垄茶苗的疏密,茶埂的走向、水池的布局、有机肥的用量、病虫害的有机化管控,从管控、采摘、加工工艺、包装到市场销售等每一个环节全过程实行标准化管控,获得了安全、可靠的茶叶原料,在有效控制原料的基础上,生产可控的有机茶产品。 据了解,贵州野鹿盖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9月15日,公司自2005年起就流转租赁土地(30年经营权)并建茶园3000余亩,多年来一直按有机食品标准种植加工,长期由国家环保部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认证(OFDC),经2011年评估:地面生物资产(茶园及树林)价值7000万元。公司建有有机茶叶加工厂2座,总投资1300万元。年生产加工能力1500吨,价值2000多万元。公司无形资产正在不断上升,野鹿盖品牌影响力也在扩大。 野鹿盖的茶叶是来自青山绿野的问候,有机茶园基地种植的茶树全部是从中国茶科所引进最先进的优良品种,并一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和遵循国...

【野鹿盖】“珍藏自然”的秘密——凤冈野鹿盖山区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调研

田野札记 在这里,走向发展之境 老陈哥用一块坚硬的石头刻上红色的"野鹿盖"三个大字,深深地永久地埋藏在凤冈县土溪镇的一个山头,成为山的地理标识。在谷歌地图上看,这一代一片墨绿,被人类划伤的痕迹还很少,农业耕作留下的似集成线路,农田村落文化遗产的条纹铺成在地球之上。科学家们划的圈点下显示,在地球同一纬度上,这里保存这世界上比较完整的森林,他们长在富含锌硒的土壤里,就这样日益葱茏。    老陈哥带着一种对于土地的感性意识,或者更多复杂的情感,来到野鹿盖寻找梦想。我们很难猜想,这个陡峭的山头,当年还没有公路,只是一条小毛路、车子都很难进入的地方,老陈哥是如何找到这里的。掀开杂草,走过树木葱郁的山巅,在山上遥望片刻,云雾缭绕的野鹿盖已经吸引了老陈哥,山上孤峰一蒂,常年云雾缭绕,神仙般的环境,看不清山下的世界,但仅看地理环境,他意识到能种出好茶;山下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在晴天时,才能看到一个清朗的山脉在天那边延绵,仿佛野鹿盖成了地理的中心,被围成一个圈,流水环绕、土地富饶,多么好的地方。    老陈哥从野鹿盖走出去,到凤冈的其它麻窝、走到永安、走到苏云头,走了几天几夜都没有走完他日夜迷恋的土地。怀着土地和农民对于农业有重要贡献的价值,要珍视土地和农民寻找农业发展的一种科学路径,从茶产业发展的一个"成功"案例破解贵州山区农业发展的理想,老陈哥"悲壮"地来到"野鹿盖"核心区种下三千亩茶园。这种至今被同行视为"不知道他在做什么"的行为,成本高、投入大、收效慢,还有可能面临失败,完全不是看重短期"商业回报"的产业化路径能够理解的。    在我们短暂的调查中发现,贵州茶叶的做法,不外三种,一种是直接投资建立加工厂,以公司+农户等形式与当地人合作就地搜集农户茶青进行加工,直接进入市场销售;一种是收集加工好的茶叶,到贵阳、福建、浙江等地再次加工,集中包装上市;还有一种就是自己做基地、建厂房、研究茶叶加工、做自己的茶品牌。前两者属于纯粹的商业模式,由于农户生产过程中,对于农药和化肥的不可控性,使得产品原料都很难保证,走低价、低端市场居多,能在短期内实现整合上市,获取利益回报。不同于大多数茶产叶发展的模式,老陈哥的独特路径是"反着来的",他要从源头上抓起,先...

贵州绿茶:献给世界的干净茶——野鹿盖茶业获奖感想

热烈祝贺野鹿盖茶业在第14届贵州茶博会上 荣获"十佳'贵州绿茶'品牌企业"荣誉称号 早在2016年12月6日,王毅部长和陈敏尔书记主持的《外交部贵州省全球推介活动》在外交部蓝厅举行,野鹿盖茶业作为主推品牌,受特别邀请。除了产品展示外,还现场推荐了《锌硒茶乡凤冈》中、英双语本的宣传片。 进度条,百分之0 播放 00:00/ 04:09 04:09 全屏 倍速播放中 0.5倍 0.75倍 1.0倍 1.5倍 2.0倍 超清 流畅 继续观看 贵州绿茶:献给世界的干净茶——野鹿盖茶业获奖感想 观看更多 转载 , 贵州绿茶:献给世界的干净茶——野鹿盖茶业获奖感想 浩远口才已关注 分享点赞在看 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评论 视频详情 (中文版) 进度条,百分之0 播放 00:00/ 04:30 04:30 全屏 倍速播放中 0.5倍 0.75倍 1.0倍 1.5倍 2.0倍 超清 流畅 继续观看 贵州绿茶:献给世界的干净茶——野鹿盖茶业获奖感想 观看更多 转载 , 贵州绿茶:献给世界的干净茶——野鹿盖茶业获奖感想 浩远口才已关注 分享点赞在看 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评论 视频详情 (英文版) (外交部推介会上的图片) 凤冈山水风光与生态茶园 平生于物之无取 消受山中水一杯 这里是贵州遵义 这里是美丽的茶乡 这里有绵延不绝的茶山 这里有200万亩的茶园面积 这里盛产优质绿茶 3000亩野鹿盖有机茶园相伴而生,这里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标准的加工程序,保障了野鹿盖茶叶的安全和品质。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这里的文化质朴鲜活的,生机勃勃的生态文化,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芬芳浓郁的茶文化,构成了自然和美的生活。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滋养一方生命,人生活在秀美的山水间,品着香浓的佳茗,过着悠闲的慢生活,一定会健康长寿的。 2022年06月16日 01:17 从QQ邮箱发来的超大附件 凤冈·中国西部醉美茶乡-中文最终版.mpg (479.70M, 2024年12月22日 11:28 到期) 进入下载页面 :https://mail.qq.com/cgi-bin/ftnExs_download?k=69616139cbdb35d3ca2c3a1b1164031e4b155601075108551e...

珍品锌硒茶——野鹿盖有机极品毛峰

 众所周知,毛峰属中国历史名茶之一,最为出名的是徽茶:黄山毛峰。其实,贵州遵义凤岗也是盛产毛峰的产地之一,是全国独一无二的锌硒绿茶——野鹿盖有机锌硒毛峰。       毛峰采摘讲究,非常细嫩,特级茶于清明至谷雨边采制,以初展的一芽一叶为采摘标准,采回的芽叶要拣制,当天采当天制。野鹿盖有机毛峰成品茶,外形细扁稍卷曲,状似雀舌,白毫显露,色如象牙,黄绿油润,带金黄色鱼叶(俗称茶简)冲泡后,雾气凝顶,清香高爽,滋味浓醇和,茶汤清澈,叶底明亮,嫩匀成朵。 制作方法      毛峰采摘细嫩,特级野鹿盖有机毛峰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1~3级野鹿盖有机毛峰的采摘标准分别为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一芽一、二叶;一芽二、三叶初展。特级毛峰开采于清明前后,1~3级野鹿盖有机毛峰在谷雨前后采制。鲜叶进厂后先进行拣剔,剔除冻伤叶和病虫为害叶,拣出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叶、梗和茶果,以保证芽叶质量匀净。然后将不同嫩度的鲜叶分开摊放,散失部分水分。为了保质保鲜,要求上午采,下午制;下午采,当夜制。      杀青:用直径50厘米左右的桶锅,锅温要先高后低,即150~130℃左右。每锅投叶量,特级200~250克,一级以下可增加到500~700克。鲜叶下锅后,闻有炒芝麻声响即为温度适中。单手翻炒,手势要轻,翻炒要快(每分钟50~60次),扬得要高(叶子离开灶面20厘米左右),撒得要开,捞得要净。杀青程度要求适当偏老,即芽叶质地柔软,表面失去光泽,青气消失,茶香显露即可。      揉捻:特级和一级原料,在杀青达到适度时,继续在锅内抓带几下,起到轻揉和理条的作用。二、三级原料杀青起锅后,及时散失热气,轻揉1~2分钟,使之稍卷曲成条即可。揉捻时速度亦慢,压力宜轻,边揉边抖,以保持芽叶完整,白毫显露,色泽绿润。      烘焙:分初烘和足烘。初烘时每只杀青锅配四只烘笼,火温先高后低,第一只烘笼烧明炭火,烘顶温度90℃以上,以后三只温度依次下降到80℃、70℃、60℃左右。边烘边翻,顺序移动烘顶。初烘结束时,茶叶含水率约为15%左右。       初烘过程翻叶要勤,摊叶要匀,操作要轻,火温要稳。初烘结束后,茶叶放在簸箕中...

乡见︱陈胜建:野鹿盖是我们的恩人

时间:2022年2月20日 地点:贵阳市手上记忆博物馆 嘉宾:陈胜建 主持人:王小梅 参访人:葛诗畅 李飞 李扬 白文浩 杨波 葛春培 余菲 录音时长:3小时45分45秒 录音整理:陈亚梅 葛春培 野鹿盖茶叶创始人陈胜建 人物小传 陈胜建,1952年出生于贵阳,西南交大毕业,曾做火车司机,做过外贸,投资过房产,开过游戏机。2006年开始扎根乡土,创建野鹿盖茶产业,探索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发展模式。 王小梅: 老陈哥,我都晓得野鹿盖的故事。我们首先不要管我晓得不晓得。你今天要重新摆。 陈胜建: 干脆把原来的翻来整理一下算了。本来想镶个临时牙再来的,春节期间太忙了,天天找钱给农民工发工资,大年三十以前一定要把工资发完,一点都不能欠,每年都这样。 李飞: 喝野鹿盖,聊野鹿盖。 李扬 :喝野鹿盖,聊野鹿盖。 王小梅: 我2008年去到野鹿盖结识了老陈哥。三个省政府参事邀请说,老陈哥的野鹿盖模式很值得探讨。我是被其中一个参事、贵州日报的高级编辑葛诗畅老师邀请的。我一路就听他摆故事,一个字都没有记,回来就写了一个版的深度稿子,标题叫"让土地迸发力量"。我以前从来没有写过茶和茶人的稿子,那是第一篇。这篇稿子的反响特别大,老陈哥的朋友都来关注。 李飞: 说明你们都是带着感情的。 王小梅: 因为那时候陈哥面临家人、朋友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要投资做农业。我记得老陈哥的两个好朋友约我去省委聊,就说这个稿子写得太文化了,没有关注到经济这个点。他们建议我要长久关注野鹿盖这个好案例。 李飞 :应该邀他们来。 王小梅 :持续13年的关注,走到现在,乡村振兴这个点上。重新回归农村,要怎么发展?怎么样去让当地和农民参与到未来农村的经济和产业发展里来。 李飞 :魅力是怎么一下子传递、迸发出来的。(大笑) 王小梅 :那篇稿子发表以后,老陈哥的反应让我真的很感动。因为那篇稿子我认识了老陈哥的很多朋友。老陈哥还自己跑到报社去印了5000页报纸发给他所有的亲戚和朋友看。 10多年,我和他的一些朋友几乎每年都去看老陈哥。他们一见面就说他这个人太憨了,把钱砸在土地上,一个泡泡都不起,这是不挣钱的营生。 陈胜建 :赚名。有名就有利。名利,名利,最后名利双收。 王小梅: 陈哥其实对土地很有情怀,对乡民有情怀。他能带动这么多村民。把企业管理这么好,大家共同来发展,我觉得一定是有一套他的智慧。所以我们就想听...